上虞人熟悉的步行街即将大变样!近日,百观新闻发布了百官街道专访,其中提到了将把步行街改造成为百官渡!
清《上虞县志校续》记:百官渡在“百官市口。渡夫二名。国朝道光初年,会稽胡潮、梁世臣捐资,首创义渡。邑人陈绮树襄助之,建立惠济公局,设司事,给发舟夫工食,商旅称便。至二十年,共计明、越绅商助田二百五十余亩。同治、光绪间,姚、宁各商续助田九十亩零。有助田碑立在义渡亭并大舜庙。”
百官渡,始在龙山头曹娥江大桥的位置。早年人马、汽车过曹娥江,都得乘渡船。此渡为明州(宁波)通往越州(绍兴)的交通要口。1916年8月22日,孙中山就是在百官渡过曹娥江。此渡不仅牵动明、越绅商,还引得上海名流用心。金融大亨张啸林在渡口建了“林海第六亭”,题匾“薪胆亭”,寓卧薪尝胆之意。青帮龙头杜月笙,在对岸建造了“月宝第一亭”, 题匾“山水之间”。两亭,隔江对望,尽显气魄。渡左有“观音殿”路亭,右为观潮的“务本楼”。置有石凳、石桌,栽有树木,方便过渡路人憩息。
1953年,义渡废除,实行收费过渡。1955年,增设车渡。车渡稍北移设在多宝讲寺对面。车渡就是把开到江边的汽车,用平面大渡船运到对岸。此处坦度大,东行的汽车下渡后可以缓坡上行。1958年公社化后,上虞所有渡船由集体安排,民众免费过渡。1959年,铁路桥人行道开通,人渡结束;1972年10月,曹娥江大轿建成,车渡终止。百官渡成为人们难以忘却的记忆。
上虞步行街由解放街改造而成。从2003年9月底开始建设,到2004年初开街,南起龙山路,北至人民路,全长650米,是一条集娱乐、购物、观光于一体的城市生态休闲带。自建成后成为市民休闲、购物的好去处。
此外还提到了对老博物馆的改造计划,将升级成为元宇宙主题馆,2025年相信老城区也会焕发新活力!
畅说108综合整理
部分来源:百观新闻、浙江日报